内卷也要有资格!靠这三招,亿纬锂能成功“卷”到全球第二!
52 Views2024 Dec 22
华夏能源网 & 华夏储能(公众号 hxcn3060)获悉,4 月 25 日,亿纬锂能发布 2025 年一季度报告。一季度营业收入 127.96 亿元,同比增长 37.34%;归母净利润 11.01 亿元,同比增长 3.32%。
一周之前,亿纬锂能发布了 2024 年业绩报告。虽然 2024 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 0.35%,但净利润 40.76 亿元,同比增长 0.63%。扣非后净利润 31.62 亿元,同比增长 14.76%。
在年报和一季报中,亿纬锂能的储能业务均表现亮眼。2024 年,储能电池营收 190 亿元,同比增长 16%,营收占比从 2022 年 26% 提升至 39%,与动力电池持平。2024 年,储能电池出货量 50.45GWh,同比大增 92%;2025 年第一季度,储能电池出货 12.67GWh,同比增长 80.54%。
此前,亿纬锂能的储能业务一直不温不火。在公司转换策略,从动力电池转到重点押注储能电池后,效果非常明显。2023 年,亿纬锂能业绩爆发,营收同比大增 73.24%。2024 年,亿纬锂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,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位。
在内卷严重的储能行业,亿纬锂能为何能跑赢对手?对行业又有哪些启示?
产能过剩之下,产线保持满转
自 2023 年下半年以来,产能过剩便成为储能行业绕不开的话题。
储能电芯赛道尤为明显。InfoLink Consulting 数据显示,2024 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约为 266GWh ,而同期储能电芯产能却达 750GWh。中国更是以不到 60% 的需求和超过 90% 的产能,成为了过剩重灾区。
2025 年开年以来,储能行业又迎来新一波扩产热潮,包括宁德时代(SZ:300750)、远景能源、瑞浦兰钧(HK:00666)在内的多家储能企业均 " 官宣 " 了产能建设项目新进展,总体规模超 100GWh。
总体来看,2025 年,储能行业产能扩张和产能过剩依旧会是行业躲不开的烦心事。
产能过剩带来的弊端很多,产能利用率低是最明显的一个。数据显示,2024 年储能电芯的产能平均利用率仅 50% 左右。巨大的产能浪费,对各家公司的业绩带来了不利影响,大量投资换来的是一大堆废铜烂铁。
但是,行业也有表现突出者,亿纬锂能便是其中之一。今年以来,亿纬锂能的储能产线几乎全部满负荷运转。
亿纬锂能之所以能做到如此,在于公司较早转变了内卷的方向。
2022 年 11 月,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对外表示:" 预计最晚后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,××不会出现过剩的是质量上乘、成本低的电池产品。"
随着行业越来越成熟,需求端对储能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。亿纬锂能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技术和质量上,避免了与其他厂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,其产品也更受市场欢迎,因而保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。
在去年 10 月,亿纬锂能表示,可以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客户关注产品本身性能及中长期的表现。从这个角度说,行业优质产能厂家,目前阶段的产销都平衡的,优质产能是紧俏的。
主攻储能市场,押注磷酸铁锂
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,是亿纬锂能逆势上涨的又一个原因。
华夏能源网注意到,亿纬锂能曾一度把重心放在动力电池上。但是,这个赛道已经被宁德时代和比亚迪(SZ:002594)牢牢把控,其余玩家只能是 " 夹缝中生存 "。对此,刘金成曾表示," 在动力电池行业,我们连内卷的资格都没有,没人卷得过比亚迪、宁德时代。"
由此,亿纬锂能在业务上作出了战略调整,主动避开动力电池的红海,转向主攻尚处于蓝海的储能市场。
2024 年第三季度,亿纬锂能主攻储能的策略开始显现明显成果。2024 年前三季度,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 35.73GWh,同比大增 115.57%,出货量已经大幅超过动力电池出货量。
锂电池技术路线多种多样,主要包括 18650、软包电池、方形磷酸铁锂、方形三元、大圆柱三元、圆柱磷酸铁锂等。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产品也包括大方形电池、方形磷酸铁锂电池、圆柱铁锂电池等多种。
保持产品多样性的同时,亿纬锂能也表示,大铁锂(磷酸铁锂)的标准电池是储能电池的发展方向。因而,大力发展磷酸铁锂电池。
目前,在市面上的储能电芯中,磷酸铁锂占比最高。数据显示,2024 年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市占率高达 92.5%,出现了全面铁锂化的趋势,亿纬锂能押对了方向。
另外,亿纬锂能也保持了在其他技术上的储备。圆柱电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在今年也得到释放,如果未来能形成一定规模,亿纬锂能也将能够迅速抢占市场。
一周之前,亿纬锂能发布了 2024 年业绩报告。虽然 2024 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 0.35%,但净利润 40.76 亿元,同比增长 0.63%。扣非后净利润 31.62 亿元,同比增长 14.76%。
在年报和一季报中,亿纬锂能的储能业务均表现亮眼。2024 年,储能电池营收 190 亿元,同比增长 16%,营收占比从 2022 年 26% 提升至 39%,与动力电池持平。2024 年,储能电池出货量 50.45GWh,同比大增 92%;2025 年第一季度,储能电池出货 12.67GWh,同比增长 80.54%。
此前,亿纬锂能的储能业务一直不温不火。在公司转换策略,从动力电池转到重点押注储能电池后,效果非常明显。2023 年,亿纬锂能业绩爆发,营收同比大增 73.24%。2024 年,亿纬锂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,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位。
在内卷严重的储能行业,亿纬锂能为何能跑赢对手?对行业又有哪些启示?
产能过剩之下,产线保持满转
自 2023 年下半年以来,产能过剩便成为储能行业绕不开的话题。
储能电芯赛道尤为明显。InfoLink Consulting 数据显示,2024 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约为 266GWh ,而同期储能电芯产能却达 750GWh。中国更是以不到 60% 的需求和超过 90% 的产能,成为了过剩重灾区。
2025 年开年以来,储能行业又迎来新一波扩产热潮,包括宁德时代(SZ:300750)、远景能源、瑞浦兰钧(HK:00666)在内的多家储能企业均 " 官宣 " 了产能建设项目新进展,总体规模超 100GWh。
总体来看,2025 年,储能行业产能扩张和产能过剩依旧会是行业躲不开的烦心事。
产能过剩带来的弊端很多,产能利用率低是最明显的一个。数据显示,2024 年储能电芯的产能平均利用率仅 50% 左右。巨大的产能浪费,对各家公司的业绩带来了不利影响,大量投资换来的是一大堆废铜烂铁。
但是,行业也有表现突出者,亿纬锂能便是其中之一。今年以来,亿纬锂能的储能产线几乎全部满负荷运转。
亿纬锂能之所以能做到如此,在于公司较早转变了内卷的方向。
2022 年 11 月,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对外表示:" 预计最晚后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,××不会出现过剩的是质量上乘、成本低的电池产品。"
随着行业越来越成熟,需求端对储能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。亿纬锂能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技术和质量上,避免了与其他厂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,其产品也更受市场欢迎,因而保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。
在去年 10 月,亿纬锂能表示,可以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客户关注产品本身性能及中长期的表现。从这个角度说,行业优质产能厂家,目前阶段的产销都平衡的,优质产能是紧俏的。
主攻储能市场,押注磷酸铁锂
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,是亿纬锂能逆势上涨的又一个原因。
华夏能源网注意到,亿纬锂能曾一度把重心放在动力电池上。但是,这个赛道已经被宁德时代和比亚迪(SZ:002594)牢牢把控,其余玩家只能是 " 夹缝中生存 "。对此,刘金成曾表示," 在动力电池行业,我们连内卷的资格都没有,没人卷得过比亚迪、宁德时代。"
由此,亿纬锂能在业务上作出了战略调整,主动避开动力电池的红海,转向主攻尚处于蓝海的储能市场。
2024 年第三季度,亿纬锂能主攻储能的策略开始显现明显成果。2024 年前三季度,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 35.73GWh,同比大增 115.57%,出货量已经大幅超过动力电池出货量。
锂电池技术路线多种多样,主要包括 18650、软包电池、方形磷酸铁锂、方形三元、大圆柱三元、圆柱磷酸铁锂等。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产品也包括大方形电池、方形磷酸铁锂电池、圆柱铁锂电池等多种。
保持产品多样性的同时,亿纬锂能也表示,大铁锂(磷酸铁锂)的标准电池是储能电池的发展方向。因而,大力发展磷酸铁锂电池。
目前,在市面上的储能电芯中,磷酸铁锂占比最高。数据显示,2024 年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市占率高达 92.5%,出现了全面铁锂化的趋势,亿纬锂能押对了方向。
另外,亿纬锂能也保持了在其他技术上的储备。圆柱电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在今年也得到释放,如果未来能形成一定规模,亿纬锂能也将能够迅速抢占市场。